狗狗副流感的原因?
犬副流感又称犬副流行性感冒(PIF),1970年首先在美国发现,1986年前苏联报道了此病,此后世界各国陆续报道, 我国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有零星报道。该病与犬流行性感冒(Canineinfluenza, CI)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其病原体为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的副流感病毒(Paramyxovirinae)Ⅱ型病毒;在临床上常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性流行;多发于幼龄犬和未免疫接种的成年犬, 以咳嗽、流鼻涕为主要症状。 流行病学 犬副流感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犬及其带毒者, 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
幼龄犬易感性强且发病率高,但临床症状一般较为轻微,成年犬虽然感染几率较高,但临床症状通常较严重;非季节性流行时,各年龄段犬均可发病,且多发生于没有接种相关疫苗的犬只及犬只之间饲养混养的犬只。
犬副流感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3~5 d左右,有的可达1周之久, 潜伏期为1~4d不等。
临床症状 病犬体温可升高至40℃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鼻镜干燥,眼结膜发红;多数病犬出现咳嗽现象,少数有咳喘表现;部分病犬流浆液性鼻液,有的鼻孔中有黏稠分泌物堵塞鼻腔,呼吸时有摩擦音;少数病例可见腹泻以及呕吐等症状。病程后期部分患犬因发生卡他性支气管炎导致肺部出现湿啰音并伴有呼吸困难等病变。
病理变化 本病的肉眼所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肺脏是其主要发病部位,气管内有黏液性渗出物,黏膜充血肿胀,肺脏质地变硬,切面颜色不均一,呈红色或者灰白色不透明状,有的肺脏有散在小点出血区;个别病例脾脏轻度肿大。
诊断 犬副流感的诊断可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予以初步判断后进一步确诊,实验室诊断是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本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可以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然后进行进一步的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其中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是最常用的两种检测方法;另外,由于犬副流感与CI容易混淆,因此在诊断时应注意区分。
病原学检查 采集新鲜的病犬鼻粘液标本,接种于细胞培养基中,待细胞病变明显后收集病毒液做电镜观察、血凝及神经氨酸酶试验,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
血清学检验 对采自患病犬的鼻液涂片染色后进行吉姆萨染色镜检,观察是否有包涵体存在;此外还可以取新鲜鼻液进行琼脂扩散试验,观察是否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者采取患病犬的血液分离血清后制成抗血清备用,将分离的病毒液和抗血清分别进行琼扩试验。如果血清中和抗体效价≥50,则说明病犬已感染该种病毒,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之用。
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的针对性药物用于治疗犬副流感,因此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缩短病程,减轻疾病造成的损害。
1.疫苗 目前还没有研制成功能够用于预防犬副流感的疫苗,但是已有研究者们着手开展相关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相应的产品问世。 2.隔离和消毒 应严格封锁疫区,加强消毒,对出入疫区的犬只和人员进行严格的检疫措施。在疫区可用次氯酸钠溶液对环境进行消毒,也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对患者的排泄物及被污染的器具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等进行消杀处理,并做好相关人员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