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唾液有细菌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健康”的定义是什么 健康的定义,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我们通常只讨论身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健康和疾病的定义如下: 所谓健康,就是指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好状态;而疾病则是指一种机体的功能性或结构性紊乱,在此状态下,人们不能维持符合预期的生理过程和机能。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动物的健康情况:当动物达到以下三个指标时,可以认为其是健康的。
①动物能够很好地完成各种正常的生理功能;
②动物没有疾病;
③动物能很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以上三点构成了动物健康的标准,缺一不可。当然,在实际中可能难以完全区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些动物尽管可能患有某种疾病,但仍能很好地满足其他两个指标的要求,此时我们也可以称其为“健康动物”了。
从上面的定义来看,“健康”与“生病”并不是对立的概念。实际上,很多常见的传染病都可以被看作是“病态”的,因为它们影响了动物的某些生理功能和结构,进而影响动物的正常行为以及心理感觉。 那么到底什么是传染病呢?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传染病一般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 病原体 所有传染病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这些病原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病毒、细菌和寄生虫。 在所有的病毒之中,又分为RNA病毒(如猪瘟病毒) 和DNA病毒(如犬瘟热病毒)两种。目前发现的人畜共患病毒约有50余种。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和伪狂犬病毒等较为常见。而在细菌和寄生虫当中,最常见的是结核杆菌、霍乱弧菌和弓形虫。
2. 传播途径 病原体一旦进入机体以后,就会迅速地发生增殖并产生毒素。这种增殖过程及其产生的毒素,就是造成宿主发病的原因。不同的病原体有着各自的致病机理。但是无论哪种病原体都是通过一定的渠道感染机体的细胞和组织的。
3. 易感性 任何生物都有抵御外来入侵的能力。然而,由于不同种类间存在着差异甚至缺陷,使得一些物种很容易受到其他物种的危害而变成易感者。这就是所谓的“易感染性”或者俗称的“抵抗力”[1]。 传染病的特点在于它的传染性。只要具备了以上三种条件之一,就具备了成为传染病的基本要素。而一旦具备其中的任意一种特点并且被传染给了他人后,就具备了传播性。因此传染病又可以称为“流行性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才能形成完整的传播链,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构成完整的传染病流行过程。 一个完整的传染病流行过程可分四个时期,即潜伏期、前驱期、潜伏期和后遣期。这四个时期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不同,但其相互关系和作用是一致的。 在潜伏期里患病者体内已产生了大量的病原体,但由于还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所以这时还不能成为传染源;同样处于潜伏期的隐性感染者也无法传播该病。在前驱期患者开始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这时候的病原体开始向外排泄并开始扩散,于是就成了传染源;易感者在接触之后就可能被感染。在进入潜伏期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病人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已开始减少,但尚未达到最低限度。在这一阶段,如果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将传染源隔离起来,使病原体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就可以阻止该病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