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的眼睛发绿光好不好?
眼睛在夜晚发出绿色荧光是猫科动物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性,许多其他动物也有这种能力,但是没有猫那么明显。在自然界中,夜间的暗光在一定程度上是生命体的必要光源,比如昆虫,很多种类在夜间以月光或星光为导向飞行动物也有类似的习性。
猫的眼睛可以在昏暗的光线中产生绿色的光,使弱光环境下的小鼠等动物被暴露(当然,对于小鼠来说是黑暗的环境)。
由于具有这种能力,猫成为出色的夜间猎食者,这是对昏暗自然环境的适应。
在暗光环境下,猫等动物主要依靠视网膜上的感光杆细胞来识别外界的弱光图像。光杆细胞的外面有一层很薄的反光层(称为反射层或反光板)。
当光线照射到杆细胞的感光物质时,一部分光线被吸收,实现光传递刺激;另一部分未被吸收的光线发射到反射层,再从反射层发射到光杆细胞,使光线的吸收机会加倍,以提高杆细胞对光线的敏感度。
因此,在暗光中,进入眼睛的少部分光线被反复利用,使动物能够看清楚周围的环境,这相当于大大提高眼睛的集光和对光的敏感度。
如果把从眼睛出来的光想象成一束手电筒光,那么眼睛的对光灵敏度就好比手电筒光的亮度。人的眼睛在暗光线下的亮度只能照亮一两个足球;而猫眼睛的亮度可以照亮几十米的物体,所以在昏暗的环境下,猫可以看到10米以外的东西,而人则看不清。这是猫的眼睛在夜间暗光中能够反射绿色荧光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反射层越厚,反光能力越强,对光的敏感度越高。因此,夜食或夜行的鹿,具有非常厚的反射层,对光线非常敏感。白天,为了防止过量的光线进入眼睛内,使视网膜损伤,或者造成视网膜过度兴奋(特别是针对光杆细胞),这些动物的反射层逐渐变黑,使光线难以反射,使杆细胞不受到过度刺激,同时减少进入眼睛的光量(类似于戴变色眼镜的作用)。